作者:刘红林
过去几天,海南华铁突然成了 Web3 圈和 A 股社区的共同话题。
一边是「黄蜂哥 NFT」三天内地板价从 200 元涨到近 1.5 万元,刷屏数字藏品圈;另一边,公司官宣完成首批 1000 万元非金融 RWA(真实世界资产)产品发行,合作对象是业内知名的持牌 Web3 企业唯艺数字。在许多不明就里的围观者眼中,这似乎是「上市公司进军 Web3」的新信号,是「链上资产 + 权益分红」的范本。
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海南华铁这套看似创新的玩法,从 NFT 到 RWA,其实都在法律和监管的边缘地带「游走」。
红林律师的个人观点是:华南华铁不是一次值得鼓励的合规试点,反而可能成为未来风险爆发的典型案例。
从 NFT 到 RWA:海南华铁玩的到底是什么?
首先说 NFT,也就是「黄蜂哥」。
这张 NFT 不是简单的数字藏品,而是绑定了连续三年的「品牌推广收益」权利。根据公司 7 月发布的官方规则,只要用户在 7 月 26 日至 8 月 1 日期间,通过「华铁大黄蜂」微信小程序激活并锁定 NFT,就自动成为「品牌推广大使」,并可在 2025~2027 年连续三年,每年获得「等值于 5 万股海南华铁股票分红金额」的现金收益。
这个模式的关键点在于:
- 收益额度与公司股票分红挂钩;
- 锁卡是资格前提,每年必须重新激活;
- 公司保留单方面解释权和取消资格的权力;
- 一旦用户在网络上发表「损害品牌形象」的言论,资格可被取消。
简而言之,你不是购买了一张藏品,而是签署了一份「行为守则换收益权」的不对等协约。
然后我们再看 RWA 项目。这是海南华铁试图站在「资产上链」这一行业叙事上更进一步的操作。
公司宣称已联合持牌 Web3 企业唯艺数字,完成首批金额为 1000 万元的非金融 RWA 产品发行。
与常见的房地产或应收账款类 RWA 不同,这个产品不涉及设备的所有权转移,而是将其设备的「使用权 + 运营权」进行「数字映射」,形成一个类似「数字会员卡」的结构,允许用户通过链上转让、寄售等方式流通,同时享受一定的使用权益或收益。
这个 RWA 玩法的要点是:
- 使用权数字化,而非资产拆分或证券化;
- 不构成所有权转移,因此不落入证券监管框架;
- 资产链上登记,但权益兑现依旧依赖线下流程;
- 以「设备租赁 +Web3 权益卡」混合模式进行市场化尝试。
说得直白点,这些「数字卡」更像是工程设备的「虚拟租赁权益凭证」,只是被打包成「RWA」的新概念,在链上完成确权登记,并引入可转让性。结合 NFT 的品牌传播机制,海南华铁构建了一套「重资产运营公司 + 链上数字权益 + 用户推广分红」的复合结构。
乍一看,这套结构很有 Web3 味道,既做了资产数字化,又完成了用户激励,还带动了短期话题传播。但问题在于——所有这些「创新」都踩在监管红线的边缘,甚至有意模糊法律边界。
这不是创新,而是严重擦边
我并不否认海南华铁在数字化资产运营方面的思路是有想法的,但恰恰因为它不是 Web3 原生公司,所以它更容易陷入「用老思维套新壳」的问题。
在我看来,这套模式至少存在以下三大问题。
权益结构不清晰,收益兑付靠公司意志,用户无法维权
不管是 NFT 锁卡获得的「分红对等收益」,还是 RWA 对应的「设备使用权」,最终的兑现都没有基于真实法律合同或智能合约执行,而是完全依赖公司一纸规则、一个小程序、一个收款账户登记。这种模式在本质上,是公司在「自说自话」:当它愿意发,你能拿到;当它不想发,你也拿不到,且无权追索。
这样的权益结构,既不构成可执行的民事合同,也不适用证券或消费保护机制。一旦出现收益违约、资格被取消或规则变更,用户根本无处申诉。
「言论审查 + 收益激励」合体,是对社区治理的侵犯
海南华铁的规则明确写出:凡在社交网络散播不利言论者,公司有权取消其权益资格。这种将「话语控制」写入 NFT 收益规则的设计,表面上是「品牌保护」,实质上是用户表达自由的系统性压制。
Web3 讲的是自由与自治,而不是「只有点赞才能拿钱」。这种做法如果被其他公司模仿,数字藏品的未来将不再是用户文化和社群自发的表达空间,而是被收益绑定的「品牌喉舌」。这不是生态构建,而是伪装成 NFT 的企业公关工具。
RWA 结构模糊金融产品边界,或潜藏「非法变相集资」之嫌
海南华铁这次没有拆分资产所有权,而是将使用权打包进 NFT 或数字卡,结合分红收益。这种做法之所以暂时没有被监管定性,是因为它回避了「公开募集资金 + 承诺回报 + 没有金融牌照」这三大特征中的一两个。但结构本身依旧非常接近「类理财产品」。
一旦项目继续扩展,将 RWA 规模拉大、设计多种权益组合,或者引入第三方平台交易、预期收益锁仓等操作,很容易被定性为「变相发售金融产品」,甚至触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边界。尤其是在当前金融监管收紧的背景下,这种「跨界创新」一旦引发舆情或用户维权,极易被追责。
曼昆律师提醒
这波海南华铁操作的最大问题,并不是营销做得多大胆,而是它所依赖的法律结构与合规设计太脆弱。
对于普通用户而言:
- 你买的 NFT,不是财产权利,也不是股权凭证,它只是一个「公司说你能拿钱你就能拿钱」的活动资格;
- 一旦规则变化、公司亏损、舆论风波,你的「等值分红」可能一文不值;
- 所有权益都没有法定担保,更无司法执行力,风险全靠「信公司」。
对于 Web3 创业者而言:
- 不要把海南华铁这波当成行业范本,它解决了传播和热度问题,却没有解决法律归属和用户信任机制;
- RWA 要做,可以从非金融资产结构入手,但不能跳过合规、合同和治理这三条线;
- NFT 可以承载品牌和互动,但不能代替合约、股份和权利,否则迟早惹火烧身。
结语:别把试探边界当突破
海南华铁这一波确实火了,也确实「新」。但新≠对,火≠稳。
作为一名 Web3 行业合规律师,我希望我们能看到更多来自上市公司的创新尝试,但这份希望的前提,是合法、透明、可持续,而不是用「Web3 包装纸」包裹旧制度、旧逻辑和不对等的用户关系。
别把对监管红线的试探,当作制度突破。那不是进步,而是玩火。
Bitget交易所
Bitget交易所是全球前4大交易所之一、打新活动多、领空投到手软,新用户注册即可领取BGB空投
更多交易所入口
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、点击进入加密世界、永不失联,币安Binance/欧易OKX/GATE.IO芝麻开门/Bitget/抹茶MEXC/火币Huobi